五妙水仙膏的非遗之路:张山人医学智慧的延续!

来源:发表时间:2024-08-03 11:10:53 发布:0

张山人(1726-1798年),字子襄,江西贵溪人,幼年即在龙虎山潜心修道,师从道教第五十六代张天师张遇隆,貌若童颜,精通医学。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由其叔父新安镇红庙主持引荐,来新安镇行医,医德高尚、悬壶济世、妙手回春,登门求医者络绎不绝。

五妙水仙膏的非遗之路:张山人医学智慧的延续!

一天他在道前闲立,见数人抬棺经过,棺下滴血数点,即阻而问之。主家回答说是难产而死。张山人说,这妇女还可救,就叫抬回去。至家开棺出尸,用金针在女人脐下刺了两针,顷刻产下一个男孩,其左手中指有血眼两个,即张山人金针所刺。产妇也苏醒过来。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山东巡抚阿尔泰之子患病,诸名医不识。遣仆请新安镇张山人。山人视之,谓可救。令主家寻壮汉十名、大鼓十面,以数床棉被覆病人身,令壮汉擂鼓。少顷,病人汗出,山人令再擂,病人大汗淋漓,顷刻病愈,众医惊服。此症应为热性病。

张山人乐善好施,穷人治病无钱者,皆免费。新安镇人民为纪念他,出资于碧霞宫左侧其遗宅立“张山人祠”,塑像供奉。

张山人热衷钻研医书,他根据太医吴谦编纂的《医宗金鉴》中记载的古方,调整研制了由石碱、生石灰、糯米组成的药方水晶膏,专治皮肤疣、疮、皮肤瘤等,《新安镇志》中记载了相关病例:

淮安盐商、诗人程晋芳的妻子萧氏,年逾四十,体态丰腴,其上眼睑生有肿物,色淡黄如豆,致容颜受损,丈夫心生厌恶。萧氏深以为苦,遍寻名医而不得法。其弟听闻张山人擅治此症,携姐求之。张山人以竹签蘸取药膏,点于瘤体之上,连续用药三次后,瘤体渐渐变小、颜色变淡。一月有余,瘤体竟然消失,眼睑恢复平整,未留瘢痕,夫妻恩爱如初。富商夫妇欲以厚礼重赏,张山人只取出诊费用,其他厚礼予以拒之。此症应为睑黄瘤。

苏州画家徐扬之子,出生时面部有大片凸起红斑,面容可怖,众人皆感异样,视其为怪胎,皆劝其弃之。其妻不忍,四处寻医,携子前来找寻张山人。张山人用自己配制的水晶膏为其治疗,将药涂于红斑处,数日后,皮肤瘤体逐渐变小,颜色变浅。一月余,皮肤瘤体消失无痕迹,患儿面容恢复正常,乡人见了,皆惊叹不已。此症应为血管瘤。

江宁布政使托庸之女,面部生长粟米大小的凸起,密集分布于面部两侧,致使她自卑羞怯,婚姻也因此受阻。听闻有张山人擅长医治疑难病症,遂前往求治。张山人查看她的病症后,取来水晶药膏为其施治。使用时女子感觉轻微疼痛,然而经过十来天,疣体结痂掉落,女子面容恢复光洁,欣喜至极,托庸全家对张山人感恩戴德。后来女子择良配,得姻缘美满。此症应为扁平疣。

五妙水仙膏的非遗之路:张山人医学智慧的延续!

据《新安镇志》记载,张山人将医术以及自配的水晶膏传给女婿——周达春的祖上周金和,从而开启周家治病行医的先河。在二百六十多年传承中,周家后人对这一瑰宝药方,不断发掘调整。最后由周达春教授去除了糯米,加进黄柏、五倍子、紫草等成份定型申报国药准字获批。因改进后的药膏犹如仙丹,加之药方由五种物品巧妙组合产生神奇的功效,故最终命名为五妙水仙膏,并于1997年载入《中国药典》。五妙水仙膏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几十代前人的智慧结晶,历经260多年传承,于2009年被江苏省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上内容主要摘自《遗珠·新韵:灌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辑录》政协灌南县委员会编.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23.12


本文网址:http://zgymei.com/yimei/8597.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健康日报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健康日报网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