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书法创作中“技”“道”之相生

来源:发表时间:2022-05-09 17:58:46 发布:0

浅谈书法创作中"技""道"之相生

姚小飞

作者小传:.姚小飞,国学家、书法家、演讲家,中世采文化发展集团董事局主席,1981年出生于河南灵宝,先后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法国国立科技与管理学院(le CNAM)。十数年来长期组织举办全国、国际性大型展览和文化论坛,精研国学,长期致力于国学文化对现代企业运营所具备的可行性指导,和对个人成长所具有的现实性意义的深入研究和运用,并在研究过程中与欧美文化加以对比,力图寻找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国学文化在世界文化传承方面所具备的优势、不可侵占性、不可替代性以及盛久不衰的必然性,并希望将其以现代经济学加以诠释和呈现,在有全方位迅速腾飞的新时代中国参与的世界舞台上,展现国学文化的魅力,增加国学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摘要:书法作为我国的一种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屹立于世界文化的中心。中国古代的书法作品很多,当今社会学习书法的人数也在迅速增长,但是关于书法的治学方法,还需要广大的书法爱好者去学习和研究,书法艺术虽然以线条的形式呈现,但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学习书法应该有一定的方法,技与道的结合是我们现在学习书法的一个重要标准。

关键词:技;道;书法创作

前言

中国的历史长河一直延续着书法的历史,书法作为一种象征,汉字赋予了它的文化意蕴。现阶段书法逐渐由实用到书法的艺术发展,重技而轻道,这无疑是制约当代书法由平原走向高峰的一大障碍,我们不能放任它"技术化"的发展。因此,在实际的书法创作过程中不仅要提高自身技能,还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将道从技中带出,遵循道、技并重的原则,进而促进现代书法的发展。

1.当代书法的"技与道"

《说文解字》中的"技"解释为:"巧者,技也。"《庖丁解牛》一书中,庄子提出"技"与"道"的关系,即"道"即"技",老子主张"道"是宇宙的起源,而庄子认为技达到了"有法无我"的境界就是"道"。从老子、庄子以后,中国古代对"道"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历朝历代的书法学说对"技"、"道"的讨论都有较为清晰的意义。清朝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也提到了这种方法,但它肯定是有规律的,第一次学习时,必须要学会规则,进而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做到最好。朱长文《续书断》亦将"妙与道参"之"书之至者"比作"厨之解牛,师旷之乐,扁鹊之病,轮平之斫轮"。当写字的人掌握得像庖丁解牛、轮扁斫轮一样娴熟时,书写着就会变得自由自在。古代人对"技"和"道"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古代,人们认为书写是一种小技巧,当一个书写着不断地练习,从一种不自由的状态变成一种自由的状态时,这种技巧就会与天地融为一体。在现代书法的发展中,书家们在"技进乎道"的道路上,既要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切入点,又要把"道技论"发扬光大,把中国的书法文化继续发扬下去[1]。

2.书法创作中的技道关系

2.1书法和书法创作

中国书法在长期的发展和积累中逐渐形成,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始终遵循着"写"和"字"这两条最基本的原则。"写",包含了写字的技法和作者的心境的宣泄;"字"就是汉字。书法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是作者用多种技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在临摹、掌握了某一种书体技巧后,按照特定的格式书写自己的心境,这种独立从事艺术劳动,即为书法创作。从书法、书法的创作观念我们可以看出,书法很注重笔法,也很注重作者的心境,这里可以归纳为"技"和"道"。书法"技"即笔法、墨法、章法。书法之"道",即是其精神意蕴及作者之心态。

2.2书法创作是"由技进乎道","技道并进"的过程

中国书法艺术追求的至高境界,即"技进乎道"和"技道并进",而历代书法家的传世之作亦是技进乎道之最佳表现。书法讲究神气,凝神,风神,神韵。苏轼在《跋秦少游书》中写道:"技不进,道不进,游为技,道之进。"在书法创作的过程中,我们的心境正是一个"志于道、以德、以仁、以艺为乐"的过程,书法艺术就是从技巧的层次上升到哲学的境界,进而达到技道并进的境界。书法艺术虽非技术范畴,但它与书写技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书法家要想创作出优美的作品,就需要有一套专门的技法,那就是在形式构成、笔法、墨法、字法上都要有相当的专门技能,当其它条件都一样时,技艺愈高,就愈有品位。要恰当地展示出最伟大的艺术力量,必须具备与艺术实力相媲美的一流技艺。但是,技术并不是一门艺术,要做一名书法家,光有技术是不够的。一个技师很容易培养,而书法家则是天赋和多方面的培养,没有天赋和多方面的培养,再完美的技艺也不可能创造出最好的作品。中国书法艺术历经几千年而不衰,其实质就是人类精神的永生。在极简的颜色和形态中,蕴藏着浓郁的精神意蕴,从中可以窥见古人对于宇宙的认识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可以领略到阴阳转换的远古哲理,领略到儒、释、道的精髓。中国书法之所以与众不同,不仅是因为书法家自身的审美,还在于书法家自身对生活的关注,以及书法所蕴含的作者的人生经验和感悟。书法是一种精神上的锻炼,它要求书法家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人文思想的传统上,即中国传统的"人"的"人文化成"之"道"的人文主义。从中汲取精华,以窥视宇宙生命的真谛[2]。

2.3道技并重是推进当代书法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古代书论中,古人对"技"和"道"的问题作了较为清晰的论述,认为"道"是对书写规律、法则、技艺的熟练掌握,从来没有自由书写到自由书写的境界。但是,在当今书法发展的大环境中,"道"的内涵更为深刻,"道"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对自己文化修养的追求。古人自幼研习四书五经,以备科考,自幼跟随老师习得书法,诗词歌赋是一种基本素养,这也是古代文人的文化素养在读书中形成的。现在的人们学习书法,是一种艺术,一种技巧,无论文化程度如何,读书的人都应当对中国传统的文史哲有一定的研究。儒学中的四书五经,以及唐宋时代最辉煌的诗作,都是书家所要研究的,只有随着文人的文化水平越来越高,他们才会更加重视文字的内容。历代以来,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书法家、学者。了解书法的发展过程,细读书法的理论,对每种法帖的历史背景、法帖内容、法帖的风格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促使书法展在读书时要有自己的思想和体悟。匠人与书法家的不同之处,在于"技"与"道",匠人的技艺精湛,但却是技巧的极限,而书法大师,却能将技艺提升到"道"的层次,从而悟道达道。徐复观曾经说过:"在中国,作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必以人格的修养、精神的解放,为技巧的根本。"当代虽无古人那样的文化氛围,但读书之人在研习功法之余,亦须重视自身的人文修养[3]。"道"是一种道德,是一种对自我道德的追求,一种"道"就是一种"技"。总书记在文联上的讲话中说:"文艺不能成为市场的奴隶,也不能被铜臭味所污染。"书法家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奠基人、书法文化的传承者,应当具有崇高的道德情操,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在广大群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3.结语

总之,书法艺术是技进乎道,道技并重的过程,一味强调技巧而忽略了书法的精神内涵,或者一味强调"道"而忽略了技巧的培养,都是不可取的。所以在进行书法创作,首先要有一定的技巧,要有扎实的基础,同时还要有一定的领悟能力,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要有长期的努力和锻炼。书法艺术的创造,是一种身心的修养,包括了艺术家自身的技艺的锻炼。

参考文献

[1]肖衡娟.浅谈书法创作中"技""道"之相生[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0(7):17-17.

[2]姚灼.技道并进——书法艺术的治学之道[J].大观,2019(10):250-251.

[3]周斌.由技入道回归传统——个人书法创作体会漫谈[J].中国民族博览,2021(15):45-50.


本文网址:http://zgymei.com/yimei/4512.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健康日报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健康日报网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