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动”起来“健康中国”强起来

来源:减肥: 瘦身发表时间:2020-08-14 07:06:51 发布:318

本报记者 刘波报道

2009年8月8日,乘着北京奥运会的东风,“中国全民健身日”应运而生。如今,全民健身日已走过12个年头。12年间,从最初的政府规划引导,到全民健身热潮在各地持续兴起,我国体育事业焕发出了真正惠及民众的“新生命”。

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的当下,人们愈发认识到运动健身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全民健身的热情也伴着夏季高温被再次点燃,体育活动下沉到基层的需求更加凸显。

全民健身事业方兴未艾

全民健身“动”起来“健康中国”强起来

2020年8月8日,全国人民迎来第12个“全民健身日”。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同时,百姓对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健身逐渐成为很多人生活的“必需品”。

回顾我国全民健身发展历程,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全面发展,既是中国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建设体育强国的根本任务。

1952年,“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全民健身开始以运动的形式在群众中广泛发起。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发展中国群众体育事业自此有了第一份纲领性文件。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稳步迈进。自此以来,从设立全民健身日,到首部以全民健身为宗旨的行政性法规《全民健身条例》实施,中国对全民健身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

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全民健身被作为国家和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进行布局,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进入高速发展期。截至2019年,首次从国家政策层面提出促进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全民健身业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新标签。

从国家战略护航,到体育强国定向,中国全民健身事业正迎来全面深入、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通过卓有成效的顶层设计,中国人的健身意愿持续增长,国民身体素养稳步提升。根据《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到2020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体育消费总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

从北国雪原到南海之滨,从跑道、健身房到公园广场,从繁华都市到田野乡间,全民健身的火热激情席卷神州大地,一幅健康中国的壮丽画卷徐徐铺展。这一历程,既是对时代呼唤和民众需求的迫切回应,也是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逐步融合,更是对体育、健康和全面小康之间规律性认识的丰富与升华。

疫情过后迎全民健身潮

与往年不同,在全民战疫的特殊背景下,2020年“全民健身日”注定被赋予新的内涵。一场疫情,让全世界都意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而体育锻炼,无疑是主动健康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加强全民健身、增强人民体质,“全民健身日”在这样的背景下更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中国人热爱运动的传统由来已久,太极拳等调理身体内部能量流动的运动方式已经流行了上千年。而今,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产业发展的坚冰已逐渐融化。经历疫情期间的闯关与探索,全民健身的热情正在迸发。

今年“618”购物节期间,体育消费成绩亮眼,其中健身器材品类迎来全面爆发。京东的数据显示,6月1日至14日,杠铃、壶铃成交额同比增长分别为64%和109%;跳绳、瑜伽圈成交额同比增长均超过240%,划船机、椭圆机成交额同比增长均超50%。

买课、办卡、“吃草”是如今最受年轻人追捧的三大健身方式。现在的健身房不仅器械种类繁多,而且课程丰富多彩,人们锻炼身体有了更多的选择。自重新开业以来,郝文的健身房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他告诉记者:“以前的会员大都回来锻炼了,来咨询和体验的新顾客也多了不少。经过这次疫情,大家普遍对运动和健康更关注了。”前来健身的小张也表示,疫情期间,她坚持在家中锻炼,如今回到健身“大本营”,她给自己设定了每周锻炼4次的目标。

不过,全民健身并非“全民健身房”,不同的人群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各种各样的锻炼方式。张先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骑车,他自己常常沿着白羊沟骑行,全程10公里左右,路途中百花盛开、溪水相伴,可以尽情地享受、拥抱大自然的乐趣。

正值暑期,青少年健身培训也相当火热。家长李女士告诉记者,暑假期间,她给准备上初中的儿子报了游泳课,因为孩子平时忙于功课而疏于锻炼,假期多参与一些体育运动,既掌握一门生存本领,也可以从小就锻炼出强健的体魄。据培训学校的老师介绍,此次疫情促使很多家长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教育观念,除重视孩子的文化教育外,对体育运动的投入也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跃动活力全民共享

全民健身“动”起来“健康中国”强起来

各大赛事停办、健身房和体育场馆关闭……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体育产业遭遇寒冬,蓬勃的全民健身热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危机面前,从政府到企业,各方力量携手克难,以创新模式纾解健身需求、以转型升级开拓新的市场。

全民健身日到来之际,全国多地摩拳擦掌,各类示范活动更是百花齐放,区域性的群众体育活动开始活跃起来,为全民健身的热情再添“一把火”。

为迎接8月8日全民健身日,北京组织开展一系列促进体育消费活动。市民不仅可以领取优惠券购买体育运动产品,还可以到体育场馆健身,参与体育赛事活动。同时,北京街道社区纷纷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倡导运动健身的生活方式,展示健康向上的生活状态。

地铁是北京主要的出行工具之一,京港地铁联合多个机构,共同开展M地铁・运动“城市徒步”活动。乘客既可以通过在地铁车站中走楼梯完成线上打卡,也可以将京港地铁所辖车站作为健步走的起点或终点进行打卡,在绿色出行、燃脂健身的同时,还有机会获得地铁出行券。

活动当天,有乘客表示,每天乘坐4号线在北京这座城市里打拼,风雨无阻。前段时间受疫情影响很少出门运动,看到今天的活动,很愿意在通勤过程中,通过走楼梯、步行的方式,简单锻炼身体、消耗热量。他也会让家人、同事一起打卡,享受健康。

京港地铁总经理邵信明表示:“我们高度关注乘客、员工的安全与健康。此次联合各方开展‘城市徒步’活动,希望传递一种健康生活的理念,也让大家意识到其实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锻炼的机会。比如在通勤中选择公共交通、少开车,在地铁出行过程中多走楼梯、少乘电梯。作为地铁运营企业,我们也将持续改善地铁出行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引导乘客选择绿色出行方式,享受健康生活。”

除北京外,在曾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武汉,运动已经回到了人们的生活中。目前在武汉,篮球、足球、网球、赛车等室外体育健身场地开放率达到70%,已开放户外场地的健身参与率基本可以达到去年同期的80%;室内健身场所开放率达到40%,健身参与率约为去年同期的10%至20%。

8月8日,中国乒乓球协会与地方乒协联手,在海南、贵州、四川、山东、甘肃共同举办“战疫情、赛乒乓、保健康”活动。同日,网易足球节拉开帷幕,在广州举行的线下足球比赛吸引球迷同场竞技,并接受广州富力青训教练的现场教学。在济南,通过“全民健身+互联网”“线上+线下”等方式,选取群众喜闻乐见、小型多样的广播体操、武术、广场舞等项目,为市民带来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

各种主题活动的接连开展,亦动亦静,动静结合。不同的活动、不同的形式,覆盖了不同人群,也满足了大众不同需求。

全民参与仍有待提高

全民健身“动”起来“健康中国”强起来

相比12年前,我国健身概念的普及程度和健身人群数量迎来飞速增长。而另一方面,是目前健身渗透率还停留在较低水平。国家统计局发布信息显示,2019全国共有体育场地316.2万个,体育场地面积25.9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86平方米。虽与我国自身相比已有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水平相比,仍具有不小的差距。

“最近连续出差和工作让我很疲惫,压力大的时候吃得又多,所以体重增加了。”在北京工作的小陈告诉记者,虽然制定了跑步计划,但他下班后坐在沙发上休息了一下,发现自己根本不想起来,就想舒舒服服地躺着,玩手机看书看电影都行,而且还找了很多不起来的理由,如今天吃得不多、最近太累需要休息、明天再跑等。小陈认为,这么多披星戴月的年轻人,这么多承担了家庭压力的工作量巨大的中年人,抽出时间去健身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对于多数工作量大、个人时间少的人来讲,保持健身习惯更像是海市蜃楼,时不时能看到,却永远触碰不到。此外,虽然近些年健身场地设施越建越多,却始终不够“解渴”。在业内专家看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政策规划与群众需求存在差距,一方面现有的健身场地设施特别是大型场馆利用率不高,另一方面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明显不足。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言人、一级巡视员高小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历了疫情,公众对身体及心理健康的重视度进一步提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市卫健委鼓励公众在避免人员聚集的情况下,有序地进行运动健身。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对公众日常生活积极、正向的引导,希望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也希望更多的企业投身到公众健康的事业当中来,切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全民健身不是一句口号,更不能成为空谈。每一个人都应享有参与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约束。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满足群众多元化健身需求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危机中育新机,全民健身转型发展期,也是推动全民健康的战略机遇期。人人参与全民健身、合力共建健康中国的良好氛围值得期待。

本文网址:http://zgymei.com/shenghuo/1950.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健康日报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健康日报网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