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笈、秘诀、觅新——非遗刘氏中药泥疗第五代传承人刘运英特写

来源:发表时间:2025-02-15 17:03:12 发布:1

秘笈、秘诀、觅新——非遗刘氏中药泥疗第五代传承人刘运英特写

前不久,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全国中医药【2024】非遗技术传承大会上,刘氏泥疗第五代传承人刘运英,以深悟《内经》之道,祖传秘方之法,采用泥疗2+2模式,医治顽症、杂症、后遗症的典型发言,彰显亮点、特点,深藏秘笈、妙招,听后让人深感敬佩。随即,刘运英应邀在京为数十名前列腺、肠胃和脑梗后遗症患者进行了现场和接续治疗,效果极佳,受到患者一致称赞。为京城患者和亚健康调治者带来福音,为首都中医药事业再展辉煌增添一抹亮丽。

秘笈、秘诀、觅新——非遗刘氏中药泥疗第五代传承人刘运英特写

刘运英(右)参加中医药发展论坛

秘 笈

秘笈蕴含深奥的知识和技能,凝结着文化传承和积累,需要仔细研究和揣摩方能领悟。因此,笔者以新闻视角的好奇和敏感,带着对刘运英首次进京就一鸣惊人的敬佩,在北京国华中医院趁她忙碌的间隙进行了简短快捷的对话专访。刘运英爽快的回答了我对刘氏中药泥疗秘笈的提问。“我的太祖刘永俱,行善救老翁而得16秘方,也因此改私塾为行医。随着时代发展,那16个秘方由初始画在黄牛皮上夸张的草图、简单的话,演变成为现在一人一方专门制成的药泥,但我们始终遵循醍醐灌顶的是《内径》,念念不忘的是‘两论’,时时要用的是秘方,凡来医患都善待。这一刘家祖传的行医理念,也是我行医49年来,一直遵守的规矩。”听了刘运英说的这番话,瞬间也让我醍醐灌顶思路大开。这传承的秘笈是刘氏泥疗的根,又是脉,也是宗。

《内经》上穷天纪,下及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智慧及对皮部、腧穴、经络的论述,正是刘氏中药泥疗的理论源头。《伤寒论》对病因、病机分类,病理诊断与治疗;《诸病源候论》对内、外、妇、儿1700多种病症的辨析,堪称中医典籍经典之作。刘运英对此念念不忘,与其格物致知、勤奋好学极其相符。正是有了这样的毅力和勤奋,才成就了刘运英在刘氏中药泥疗非遗品牌传承的业绩荣光。“凡来医者都善待”,正是遵循恪守孙思邈在《大医精诚》所说:“凡大医治病,必先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刘氏家族行医祖训,就是对这一医德善言的真诚体现。刘运英之所以首次来京就广受赞誉,除时时用好秘方妙技外,真诚善待患者,随医传播健康的做法,的确含金量十足。笔者给她概括为四句话,对患者的疑惑耐心解释,对需要的配合教会方法,对患者的进步及时鼓励,对药物的变化及时调整。如果说刘运英的4句话是对秘笈的解释,那么笔者的4句话则是对刘运英医德的真实记述。

秘 诀

“烂疮恶疮不用怕,去到村西老刘家,小河边沿柳树下,一把黄泥不留疤”。这是豫东周口地区老百姓从清末民初就广泛流传的一段话。细想,这不就是对刘氏中药泥疗秘诀的最好诠释吗!所谓秘诀,即:能解决问题,但不公开的巧妙办法。把这四句话中的关键词提取出来,烂疮、黄泥、不留疤、老刘家。这当中不留疤,就是那个巧妙办法医治烂疮的结果,黄泥的配制是老刘家才知道的不公开的技术。这简洁明了的诠释,真是应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那句话,高手在民间。

今天,笔者作为京城最先体验刘氏泥疗的受益者,也按照秘诀概念的逻辑思路,穿越时代写段口头禅,解析一下刘氏中药泥疗的秘诀要义,试着当一回高手在民间的达人。

秘笈、秘诀、觅新——非遗刘氏中药泥疗第五代传承人刘运英特写

秘笈、秘诀、觅新——非遗刘氏中药泥疗第五代传承人刘运英特写

“治病救人十九方,去除顽症泥疗伤,辨证施治通经络,阴阳和合保健康”。笔者写的这段口头禅中,关键词分别是十九方、泥疗伤、通经络、和阴阳。刘氏中药泥疗秘方传到第五代刘运英这,是第17方。她与时俱进,又研制出治疗前列腺和痛经的药方,把祖传秘方,增至19个。这是不公开的巧妙办法,也是行规戒律。最关键的还是泥疗伤、通经络、和阴阳。这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效果,是秘诀的根本,更是患者最关注、最渴望的。这当中,泥疗伤是根本中的根本,因为泥是秘方的实物表现,是依据秘方制成,又是秘方所提供材料的药性与人产生的合象,这才是秘诀功效展示的意义所在。刘氏中药泥疗的秘诀还在于它直接作用于患者皮肤。根据《内经》所说:“节之交,神奇之所,非皮肉筋骨也。皮肤是十二经脉及所属络脉在体表的分区,亦是经气外达布散的区域,具有保卫机体、防御外邪的功能”。也就是说,皮肤是人体接受外界输送物质的最前沿、最直接、最方便、最快捷的地方。泥疗就是先通过皮肤接收,再渗入到经络,通过经络作用于病灶,循序达到经络上疏通、五行上调整、阴阳上平衡、情志上调养。从人与天地四时的阴阳相通相应、相互协调上,进行辨证施治,标本兼治;这就是刘氏中药泥疗的根本秘诀。

觅 新

觅新是贯穿刘氏中药医疗五代传承的一条纲线。《吕氏春秋》曰,“壹引其纪,万目皆起。壹引其纲,万目皆张”。刘氏泥疗太祖刘永俱依据16秘方觅新开创了刘氏中药泥疗之先河,也引出了“烂疮恶疮不用怕,去到村西老刘家,小河边沿柳树下,一把黄泥不留疤”的泥疗品牌。曾祖刘明先传承觅新,对每方的药泥制作进行更新简化,并同时用竹签、铁棒针加服药综合施治,祖父刘世俭专攻烂疮恶疮顽症,觅新再创刘氏“醒络针法”,此针法具有刺法独特、轻疼痛、方便学的特点,刘运英6岁便学会此针法。父亲刘德银深研中医外治,觅新治理关节痹痛症,将秘方增至第17。刘运英在河南中医学院毕业后,不仅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还拜国医大师石学敏为师,在大师的亲授下将“醒脑针法”运用娴熟,妙手回春,充分运用所学理论和传承实践,勤奋攻克痛经和前列腺医治难关,将秘方增至第19。

刘运英撰写的“用中医药治理妇科痛经临床效验”“中医中药治理不孕症的一点体会”等十几篇论文分别发表在《十一届中医药论坛汇编》、《第二届医圣仲景南阳国际论坛》、《第三届国际中医药汇通学术论坛》等杂志和专业刊物上,引起很大反响。在刘氏中药泥疗临床实践上,创造性应用秘方,创新性发展秘方,运用大数据分析创造了泥疗、针灸+服药、情志,即2+2治疗模式。让广大患者既治好了病,又收获了健康指导和情缘。这就是刘氏中药泥疗独树一帜、历久弥新活力常在根本。

秘笈、秘诀、觅新——非遗刘氏中药泥疗第五代传承人刘运英特写

秘笈、秘诀、觅新——非遗刘氏中药泥疗第五代传承人刘运英特写


案例1,北京急救中心资深急救专家贾大成教授,男,74岁,曾经因前列腺增生,导致一晚上最多起夜十次,使用“前列腺泥灸保健膏”治疗一次,起夜减至2次。治疗第二次仅起夜1次。他称赞刘运英医生是“神手佛心”,并呼吁应大力推广确有疗效的中医药技法和产品,这才是振兴中医药的应有之义。

案例2,河南郸城县巴集乡张岩云,55岁,脑梗后遗症,两臂弯曲伸不直,右腿不知冷热,走路不稳。经3个疗程泥疗外敷基本治愈,可干一般农活,还时常开车到县城看望刘运英。

案例3,河南郸城县张兰乡申界云,患类风湿多年,四处寻医,常年吃药没治好。慕名找到刘运英,经过三个疗程,泥疗2+2的模式彻底治愈,他逢人就说,要不是刘医生,我这辈子就瘫了。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发明流程处原处长韩维平把使用“回春泥灸保健膏”后,身体的各项反应详细记录在案。通过21天的坚持使用,他不但解决了手脚冰冷、气虚乏力的症状,更重要的是通过后背督脉敷药,他亲身体会到中医强调“督脉主一身阳气”经典理论,药物循经走串、运行气血、滋养脏腑、恢复活力的作用,让他深深赞叹中医药的神奇和魅力。

没有节假日,不分上下班,刚睡有人叫,随时外地跑;这就是刘运英多年来已经形成的习惯节奏和模式,她说,“医生的工作就是繁忙而责任重大,古人云,行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病人把最宝贵的生命交给了医院,我希望更多的人、更多的医生和我一起去帮助每一位患者,让他们的生活健康阳光!”

秘笈、秘诀、觅新——非遗刘氏中药泥疗第五代传承人刘运英特写

2024年12月19日,主席在视察澳门大学时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传承发展中医药是件大事,要把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这是主席从民族复兴战略大局出发,对推进健康中国,人民福祉,深谋远虑的引航指向,是对从事中医药事业工作者的巨大鼓舞和鞭策。“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相信刘运英作为刘氏中药泥疗非遗第五代传承人,一定会借国家对中医药事业大力发展的东风,把中药泥疗非遗特色技术传播的更高、更远、更辉煌。


本文网址:http://zgymei.com/yimei/9017.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健康日报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健康日报网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